感恩老师之二
离开学校走入社会后,我方知:“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如果说我们应感恩在校读书时教课的老师,那么走入社会后提携指导,示范帮助我们的人同样是我们要感恩的老师。从我走入社会直到现在五十年里值得我敬重和感谢的人也不少。最让我不忘的是在大队时的石长富、史西传两位,到乡镇工作期间的单业惠、张家泰、景明杨、申湘琴、王志祥等。他们都是我的良师益友,是我尊重钦敬的人。单业惠书记从文革后1968年起到其离开蔡集的十四年中为蔡集的社会发展农田水利建设 和人民的事业倾注大量心血,他深入群众艰苦朴素、十分廉洁,他骑的自行车已锈迹斑斑,他吸的是自己裹的烟叶卷,夏天他穿的是草鞋。他大儿子单宏宝结婚时广为传颂的四句话十二个字“老两口、小两口、四个菜、一壶酒”,就是他清廉的写照。我到公社后(当时叫蔡集公社,后改为蔡集乡,1995年 撤乡建镇),没有自行车,他才”忍痛割爱”把那辆跟随他多年旧自行车送给我。我调往双庄公社时那个晚上,他叫住我,说是为我送行,在公社厨房的后边小屋里,他从自己宿舍拿来半瓶酒让厨房师傅炒了两个菜,就他和我此时无声胜有声,让我激动不已。他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教育着我。他是我走上行政路上第一位老师。
到双庄公社后,我有幸遇到张家泰书记,这位从私塾先生到办合作社的领头人(当时他办的合作社叫家泰社),是我的蔡集老乡。他学识渊博,经验丰富,工作深入联系群众,关心基层,廉洁奉公,受到基层干部和老百姓的一致称赞,作为秘书他下队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学到了不少处理事情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他特别提醒我:“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中这经典的两句话的含意,要我在工作中要善于调查研究,弄清事情来龙去脉,善于接触不同的人,才能把基层工作做好,他的教导让我受益匪浅。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也,”1989年底侍华、申湘琴和我三人同时调到耿车镇。侍、申二人既是我的领导又是我的良师益友。申湘琴这位比我整整小十岁的女镇长,时年刚刚三十岁,她工作认真不怕困难,深入群众,关心同志。虚心好学,胸怀宽阔。那年春季,由于我连续工作疲劳,身体不好,又不愿影响工作,一天早饭时我打起精神向镇政府食堂走去,申湘琴向前拦住我说:“你今天不要吃饭了!我惊讶地望着她。她微笑而责备的说,你已经几天身体不适,为什么不去检查呢!车子已经为你准备好了,我今天上午陪你去人民医院检查。”就这样她陪着我楼上楼下挂号、检查、拿药直到中午,我深受感动,跟这样的领导一起工作再苦再累也是幸福的,这使我进一步懂得什么是领导,什么叫用人,什么称得上同志。这种师范行为是在学校老师所不能教的内容啊。说到为人师表,王志祥同志就是一位为人师表的人。他在蔡集工作的时间与单业惠书记一样,也是十四年。只要说到蔡集的历届领导干部,群众每每都会想到他们两人。之所以说王志祥 堪为人师表群众念赞,确因他亲民爱民感情深厚。他把蔡集当成自己的家乡,把蔡集人民当成自己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他走到哪里都有百姓围上前去,哈哈笑声不止。他离开蔡集二十年了,只要到蔡集就会有老百姓跟他打招呼。这在当今干群关系紧张,官场贪腐,让群众怒斥的情况下,形成鲜明的对照。他关爱 基层,众皆钦服,宽以待人,一呼百应。无论是村领导还是乡干部,他都关心备至,只要谁生病或者家中长辈去世,他都亲自登门问候。这种关爱之情化作巨大暖流,因之他布置的工作总是能圆满完成,他的号召总能上下一致,一呼百应。难怪周围乡镇的干部群众和后来到蔡集工作的干部都切实感受到蔡集的政风正民风淳,这与单业惠,王志祥两任书记的率先重范,身体力行是分不开的;他尽职敬业,干一行爱一行,无论是干乡镇党委书记,还是宿豫县统战 部长,无论是县政协副主席,还是退下来他任老龄协会主席,他都得心应手,再复杂再困难的事,他总能处理好,总能事成业兴,风生水起,令人钦佩。他虚心好学,笔耕不辍,无论是过去现在繁忙的公务和家有孙女绕膝乐天伦的情况下,他都不忘读书学习记笔记,尽管年过六十热情不减,为传承中华优秀孝德文化,他竟能利用少有的闲暇和夜晚,连续撰写了《孝之道》、《德之本》《善之源》这十几万字的精美之作。
感恩老师,也许有人会认为我写的单,张,申,王,四位,不是学校的老师,是牵强附会。然而在我看来,能给我做出表率,教我方法,导我行为,传我知识的人我都应称之为师,都值得我尊敬和感恩的。从学校出来走入社会,起初对我印象较深的人,当算俺庄上的几位老人。他们当中有的是勤劳朴实的普通农民,有的是既有受人敬仰的光鲜的前半生,又有落魄后坦然面对的后半生。正是从他们身上,我学会了劳动技能,学会该怎样面对生活的现实,学会怎样坚守做人的理念,学会应如何孝德向善、能助人时且助人,学会做任何事情都要踏踏实实,不要耍滑藏奸,学会处事平和。正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我才踏出人生稳健的一步。他们的名字和形象是挥之不去的。这几个虽普通但又是我人生启蒙的老先生是我的本家大爷唐家蓝,二大爷唐家芝;后庄上的葛二先生葛子瑞,前庄上的刘先生刘广金,腰庄的种地老把式葛兆殿。当然,一生中要感恩的老师还有不少哦。
当今社会值得反思的是竟然有些人不但不感恩老师,甚至有的学生还谩骂殴打老师,更有甚者像湖北近期发生的学生妄图刺杀老师,结果自己身死的骇人听闻的事件。事后众多家长和社会舆论都在直指老师,大闹学校。这是当今教育上的悲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让人痛楚的局面呢?),这恐怕已不是个别现象了。过去几千年,中华民族一直是尊师重教的,全社会对老师的尊重蔚然成风,提到先生(老师)谁不肃然起敬?为什么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尊师重教方面却不尽如人意呢?以愚之见主要存在三个方面问题,说出来供商榷。
一是观念错乱,缺少文化自信。由于西方文化不断渗透社会对其失去警觉,国人在吸食中已为麻木,以致有些人尤其是文化主管们失去文化自信,盲目接受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念、教育观念,找不到自己的正确文化导向和教育方向。多年来我们的教科书中将中华传统圣贤思想丢弃一边,却不遗余力的去宣传西方文化和教育观念,一时间好像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都是不正确的 是错误的应该抛弃的,连中国传统的节日也被西方的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取代。这难道不值得警惕和痛心吗?
二是信仰缺失,崇拜金钱至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信仰缺失那是多么可怕的事,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民族将会消亡。中华民族 有着 优秀的历史文化,有着崇德向善、孝德至上、精忠报国和谐互敬的传统品格、有着尊师重教,崇拜民族英雄、反抗侵略等不屈不饶的精神,有着信仰温、良、恭、俭、让的美德。然而,近些年来,可以说我们的教育出现失误,一些人在前进的路上走失方向,在金钱至上、金钱万能的思想影响下,正确的信仰缺失了。在西方精心策划的变天阴谋渲染下,遗宗忘祖,否定自己文明史,不提被外国列强侵略奴役的史实,怀疑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甚至否定毛泽东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光辉思想。否定毛泽东提出的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以至使教育的方针完全滑向应试教育的怪圈,很多人都是为了一己的目的在生活,他的人生追求和价值都是在为自己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挣钱多,有小车洋房等,追求的都是个人的利益,哪顾整个天下国家和芸芸众生。在此背景下,一些人将教育当成产业办,在“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的口号下,把老师当成雇佣的机器,把学生当成摇钱树,把家长当成聚宝盆。与此同时,在应试教育为目的影响下,出现了社会浮躁,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家长浮躁了,整日在为孩子的前途疲于奔命,择校、选择好老师,给老师送钱送物充话费,追求完美,巴不得孩子二十四小时都在学习,除了学好教科书,还要把孩子送去兴趣班,一样不够,最好同时学好多样,正值天真烂漫年龄的孩子完全成了学痴。而学生呢,成了饭来张口,水来湿手,来去车接车送,没有一点靠自身劳动而生存的本领,更谈不上还有感恩父母的思想观念了,整个教育都归结到为了金钱而奋斗。
三是主管失职,监管存在漏洞。由于观念错乱、信仰缺失,致使教育这块一直圣洁的阵地也被污染了。这就是文中开头提到的师生关系也出现紧张了,原本受人尊敬、让人感恩不尽的老师,为什么现在有的人不被人尊敬,甚至有的被称之为眼镜蛇了呢。这固然怪这少数人不能自尊自省,但与整个社会大环境有直接关系,与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思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与教育主管部门的失职,和监管漏洞有一定关系。仅以有的老师赚钱有术的收取有偿补课费来说,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不准利用节假和课外时间给学生补课而有偿收取补课费,偏是又批准不少有偿补习班和辅导班。有些老师也就借机借口私自在家庭或出租场所堂而皇之办起有偿补习班了。有人对老师的师德进行对比,发现为什么现在有的老师不被人尊重的原因。A.过去老师深入学生家庭走访,而今学生家长被老师召去交流(家长会);B.过去老师住校,白天教书夜晚改作业做教案,现在是大多老师不住校,白天教学,有些作业学生改,学生放学他也走,学生到校他也到;C.过去老师教案仔细课堂认真教,课后认真改作业,现在是有的老师课堂不认真,留得课后有偿补课;D.过去老师安排座位不分好生差生,现在是好生实验班,送钱送物充话费的安排前边坐;E.过去师生如父子关系,现在有些师生是经济关系。【此现象城里学校尤为突出】网上和媒体常见到某校某师被通报被撤销教师资格的报道,尽管是少数,是个别现象,也应该引起全社会尤其是学生家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深思!
感恩老师就要从尊师重教做起,就要从自己本身做起,让全社会都能崇敬老师这个无尚光荣的职业,让全体老师都为自己是一位老师而感到自豪!感恩老师不仅要感恩在校给你传授知识的老师,也要感恩给你指导帮助授业的人。
人这一生有恩于我们的,不知凡几,想想父母养育之恩,国家赋予我们安定之恩,党和政府培养关爱之恩,师长教悔之恩,同学同事相助之恩,众生努力生产之恩。这诸多恩义,究竟我们感恩回馈多少呢。
【】唐升耀2017,4,1
谨以此文感恩值得我敬重的所有老师